- 上一篇:自己不改变的话,新的一年也只是之前的重演
- 下一篇:那个愿意和你一起胖的人哪去了
陈赫:年轻人不是薄情寡义,这是对世界的另一种承担
《毕业那天说分手》是当年流行一时的一部小说。直到如今,它也是大学校园里的一句流行语。认为它是“情侣去死去死团”的险恶诅咒也好,说它是现实生活为爱情童话刻下的残酷烙印也罢,总之对于学生恋爱党,这句话已经成为了很有人气、也很无奈的一个共识。
这并不是年轻人的薄情和寡义,反而是对责任的另一种承担。
据说,校园恋爱终成正果的成功率低到离谱。朝夕相处的学生恋人一旦毕业,面临的大多是劳燕纷飞。故事里的一对主人公为了不同的理想而去往不同的城市,遥远的距离、迥异的环境、差异越来越大的交际圈,注定成为他们必须面对的障碍。面对浩瀚的难题和障壁,他们选择在最后一次说“我爱你”后双双将手机扔出窗外,笑着分手,将青春时代最完整、最好看、最无瑕疵的恋情封存至永远。
不能不说这也是一种勇气。毕竟那首狠狠打动过我们的歌里也会这样问:“离开真的残酷吗,或者温柔才是可耻的。”
无论别人的决定如何,我们没有评论的权利,我们没有经历过别人的经历,故此无法体会别人的放弃。在感情这回事上,最有自知之明的做法是不言对错,只问自己。
如果问我的话,我一定不甘心这样的选择。就算重新来过一万次,当年的我依然会对许婧说:“等我。”
在同一个学校里朝夕相处地度过近一年的时间后,第一次跟许婧分开,是在我升高中的时候。临近毕业时,我也算是发愤图强了一次。因为那时候的我就严肃考虑过这个问题:如果高中依然能在一起上学,那就太完美了!
为此,我问过许婧心仪的学校。不知道该让我骄傲还是悲哀,我的老婆大人学习成绩实在是太好,好到她理想中的高中彻底让我高山仰止。我临阵磨了几个月的枪,依然以十万八千里的差距落榜于她的目标。在成绩公布之后,我甚至连沮丧两个字都不好意思提,她则是笑咪咪地问我:“要不然明年轮到我中考的时候,我勉为其难地‘失利’一把,将就一下你好了?”
“不要!”
我的回答当然是不要,再怎么想在一起也不能以扯后腿为前提。我对她说:“你好好考,哪怕考到火星去,我也天天去你的学校门口蹲着等你。”
就这样,我先她一步离开学校上了高中。不过初中的看门老师一定会错觉,“是不是陈赫还没毕业?”因为每天上学放学,他都会看到我和许婧一起出现在校门口。我们相处的时间少了很多,但依旧保持同来同往。次年她升到高中,这个习惯也被我们保持了下去。我几乎天天不落地蹲在学校门口等她放学。我们两个的高中学校相隔不太远,只有大概20分钟的自行车车程,午休时间我也大多会去她的学校周边一起吃饭。不过,在她的强烈要求下,我还是很注意自己的仪表和举止,因而没有被扣上“可疑分子”或“不良游民”的帽子。不过在那段时间里,校园外那个每天准点出现、晃来晃去的“神秘男子”也一定成为了一时的话题。许婧的同学就曾经调侃过:“这简直是爸爸来接送女儿嘛!你们要不要那么黏啊!”
“要啊!一秒钟看不到她就百爪挠心的心情,你们能不能理解啊?”
当然,这是夸张肉麻的回答。那时我们已经在一起两三年,颇有老夫老妻的情状,而这恰恰只是老夫老妻之间的习以为常。我习惯了接送她,她习惯了每天下学就看到我,我们凑到一起未必有那么多喋喋不休的话可说,但是只要待在一起,气场就自然地融洽下来,只要把手牵在一起,心里就会安稳下来。让我觉得,这就是恋爱啊,哪里还需要更加复杂。
三年高中匆匆过去,再一次的毕业季,我做出了报考上海戏剧学院的决定。我要离开这座城市了,真正审视这个问题的时候才惊觉,这个决定让我真的有一点点害怕。陌生的人群,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际遇……这都是小事一桩。但让我最难以消化的是,在未来陌生的生活方式里,没有许婧在我身边。我能习惯吗?这算不算爱情里的重大考验?长辈常说,早恋最不靠谱的一点就是,将来你们会有不同的人生,去向不同的方向,各自还会遇到很多更好的人,那时你们就会知道如今的海誓山盟仅仅是因为年少无知。他们说的是真的吗?就算遇到一万个变故之后,我依然可以做到坚守如初,但是回过头来看一看,当初的那个女孩她还会等我吗?
爱情里面的不确定因素如此多,多到轰然堆在眼前时才发现,世界残酷到从未向我们保证过什么。所以,终成眷属的有情人才会被祝福,因为他们难能可贵。
难道真的要毕业那天说分手吗?还没有战斗就俯首,还没有尝试就放弃,我实在无法说服自己。用尚未发生的可能性来把自己吓跑?我做不到。或许我还幼稚,没有成熟到可以理性地分析生活的现实;或许对爱情二字还怀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撞;或许我只是骄傲,骄傲到觉得——万分之一的几率又怎么样。哪怕毫无先例,我也要尽力创造奇迹出来,给世界看看。
不试试,哪里会知道。
就这样,我对她说:“你等我哦。”
许婧没有多说什么,她一直都是感情很内敛的女生,她鼓励我加油,嘱咐我保重,调侃我离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后不要再“横行霸道”——如果大学老师要请家长的话,那叔叔阿姨(我爸我妈)可是要很辛苦地跑来跑去的……她只是没有说:“你别走那么远好吗,我会不习惯的。”虽然她是那么舍不得面对分别。
可是,我看得懂她。
再想要在一起,却不能以拖后腿为代价。她也看懂了我的理想,我的未来,看懂了我正在走向一条通往演艺的道路。如果我成为演员,那注定是个奔波忙碌的职业。她看懂了如果我们想一直在一起,那么她只好习惯分别,习惯守候,习惯祝福。
她什么也没说,笑眯眯地接受了挑战。
我哪里有勇气让她失望啊!
上大学之后,我每天18个短信20个电话打给她,告诉她:“这个学校太酷了!好多老师都是名人哎!我今天见到同学,立刻就交到朋友了……”18和20当然是估算的数字,实际情况恐怕比这些还要多。我的手机全天候都处在充电的状态。她没在我身边的那些时间,我拼命地想用她的声音全部填满。所有人都说,上大学就像是从地狱走进了天堂。但对于我来说,反而在进入大学之后,才在学习这件事情上真正努力起来。
初高中时代的我学习心态还很迷惘,根本不知道该为了什么而努力,只把上课当作教条和束缚。但当怀着明确的理想进入大学后,才开始知道学习和充电的重要。那一年的我非常忙碌,除了应付各种课业之外,还参加了许多兴趣小组,每天的空余时间除了恶补各国电影,就是和许婧通话。我大一的下半年,正是许婧备战高考的日子,我很担心会打扰她,只能每天像个糖心老爸一样在电话里重复“加油啊,好好吃饭,注意身体,我相信你……”这类陈芝麻烂谷子的话。
那一年,我非常想她。
等到她终于上了大学,我也彻底解禁了。那三年,每到周末我都会坐火车从上海赶去浙江,横跨269.3公里去看她。我们在一起过完周末,周日的晚上我再坐火车回学校。遗憾的是,我没能留下一张车票,现在想想这是有点可惜的事情。三年的时间,除去放假、有事或是生病的几次缺席,我往往返返为铁道部贡献了144张车票。
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但这实在没有原因,就像吃东西、喝水和呼吸一样,爱情自然到不需要任何解释。三年的奔波对我来说,丝毫没有勉强的成分。当我在火车上昏昏欲睡的时候,也完全没考虑过感天动地的效果,只是想在她身边的时间多一点。仅此而已。
距离是什么呢?它会拉开你和爱人的生活圈、朋友圈和交际圈,它会拉开你们对世界看法的差别,让两个人无形之中越来越远,直至难以沟通。
如果是这样,让我死缠烂打地融入你的世界吧,同时把我眼中和心中的世界全部带给你。我们生活在各自的领域,但并非彼此阻隔,它们是可以交融的,我们用彼此的眼睛观感世界后,世界对我们来说增大了一倍,而不是变成了两个。
许婧的舍友对我们每周一度的约会是这样评价的:“你们太夸张了!但是,你们这样太棒了!”是啊,我们两个为此都很骄傲呢。
但是,如果听到别人对我说:“哇,你为你女朋友付出好多啊!”那样其实会让我很尴尬。因为我打心眼里享受和她相处的时间,所有的奔波都是出于自愿,我不能一边获取享受、一边扮演那个“不辞辛苦甘愿奉献”的角色。我也许在奔波,而许婧也同样在认真守候,她对爱情的用心和呵护并不少于我,只是我们各自的方式不同罢了。说到底,爱情一定需要两个人都为之努力,哪怕有一方不够给力、不够坚定或不够勇敢,我们都看不到美满的结果。
四年异地,144张车票,我和许婧的大学时代,它们是最有权威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