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时间:2017-01-08 来源:发票查询
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重要论述,反映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再深化,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境规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4618089.htm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从人类发展史看,人类文明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原始文明也叫渔猎文明。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以后,经历了数百万年的原始社会。原始人的物资生产能力非常低下,人类的生产活动远远没有超出自然环境的容量,与生态环境保持着原始共生的关系。农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第二种文明形态。所以一定意义上说,农业文明仍然保持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由于这一时期的人类活动是以对自然的顺从为主要特征的,所以有学者又把农业文明称其为顺应文明。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第三种文明形态。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以征服自然为对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其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对环境的破坏,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那么,要克服工业文明时代所带来的弊端,人类就需要建设超越于工业文明的新的生态文明,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工业化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物质财富是丰厚的,一定意义上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生活需求,但工业化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是触目惊心的。工业化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已经到了不改善不治理不行的地步了,改善生态和环境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生态环境方面,我们积极推进污染防治、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等工作,我们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形势依然严峻,压力持续增大。我们现在面临的形势是:老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新问题又在不断出现。环境污染的范围在扩大,污染的程度在加重,污染的风险在加剧,污染的危害在加大,治理的难度在增加,我国生态保护的形势不容乐观。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日益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的更大压力,自然灾害频发,荒漠化蔓延,资源能源紧缺,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增大,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的身心健康,如果再不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即使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我们有了牛奶、蛋糕、咖啡、肉食,甚至汽车和别墅等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我们吃的食物是不安全的,我们喝的水是污染的,我们呼吸的空气是有毒有害的,如果是这样,我们会有高质量的生活享受和幸福指数吗?所以,我们只有按照十八大的精神、部署和要求办事,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为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创造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良好生态环境。才能把我们的中国真正建成美丽的中国。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当代中国又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样的国情和历史背景下,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形势相当严峻。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也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的国家。我国的土地资源有限,可耕地面积人均不到1.5亩,由于政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土地沙漠化和水土大量流失日趋严重。据专家预测,就是按现在水土流失的速度,50年后东北黑土区将有1400万亩耕地的黑土层流失掉,35年后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面积将翻一番,到那个时候,西南地区将会有近1亿人口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资源。
土地污染也很严重,目前,我国已有1000万公顷的农田受到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污染,每年由此而引发的粮食减产达1000万吨以上。因污水灌溉,全国已有11个省共计1.3万公顷土地受到重金属的影响。此外,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土地,导致可耕地面积大量减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部分耕地被占用,成为工业用地、基础建设用地、商业用地,再加上不合理的规划、重复建设以及国家明令禁止的建设用地等,导致耕地面积大量减少。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资料显示:1996年至2008年的12年间,我国的耕地面积由19.51亿亩减少到18.25亿亩。耕地面积的减少,将会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这是我们应该高度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
森林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因库、碳储库、蓄水库和能源库,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供给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物资资源,而且在生态环境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比如:森林资源能够较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森林又是良好的吸尘器和消音器,森林还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洪减灾。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即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又能减少环境污染。但遗憾的是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太少了,不到世界人均拥有量的四分之一,如果我们再不加以保护,也将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草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态资源。它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陪肥地力,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喂养牲畜等功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资源。我国虽是草原大国,但是由于受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把草地当作宜农荒地开垦的现象时有发生。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经过四次大开垦,再加上过度放牧,草地沙化,我国的草地面积已减少了许多。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而造成我国生态和能源危机的因素又是复杂多样的,其中包括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工业结构、巨大的人口规模和不健康的消费方式、经济全球化、快速的城镇化以及对待自然的价值观等诸多经济社会文化因素,形成了所谓的我国各种问题的复合体,而这些因素和问题在短期内又是难以改变和解决的。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我国虽地域辽阔,但资源并不丰富,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果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那么,我国经济社会就很难实现永续发展。 四、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我们党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个社会不仅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社会,而且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我们要创造条件实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我们不但要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而且必须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只有五大建设都搞好,才能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成果,它表现为社会生态意识的增强,生态制度的完善,生态经济的发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是互为基础和前提的。不建设高度的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条件,其他四个方面的建设也不可能搞好。“五大建设”搞不好,人类既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物质享受,也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精神享受,也就不可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现阶段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八大报告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努力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能够加快实现,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必将展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
(作者系中共河南省委党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重要论述,反映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再深化,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境规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从人类发展史看,人类文明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原始文明也叫渔猎文明。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以后,经历了数百万年的原始社会。原始人的物资生产能力非常低下,人类的生产活动远远没有超出自然环境的容量,与生态环境保持着原始共生的关系。农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第二种文明形态。所以一定意义上说,农业文明仍然保持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由于这一时期的人类活动是以对自然的顺从为主要特征的,所以有学者又把农业文明称其为顺应文明。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第三种文明形态。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以征服自然为对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其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对环境的破坏,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那么,要克服工业文明时代所带来的弊端,人类就需要建设超越于工业文明的新的生态文明,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工业化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物质财富是丰厚的,一定意义上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生活需求,但工业化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是触目惊心的。工业化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已经到了不改善不治理不行的地步了,改善生态和环境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生态环境方面,我们积极推进污染防治、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等工作,我们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形势依然严峻,压力持续增大。我们现在面临的形势是:老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新问题又在不断出现。环境污染的范围在扩大,污染的程度在加重,污染的风险在加剧,污染的危害在加大,治理的难度在增加,我国生态保护的形势不容乐观。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日益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的更大压力,自然灾害频发,荒漠化蔓延,资源能源紧缺,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增大,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的身心健康,如果再不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即使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我们有了牛奶、蛋糕、咖啡、肉食,甚至汽车和别墅等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我们吃的食物是不安全的,我们喝的水是污染的,我们呼吸的空气是有毒有害的,如果是这样,我们会有高质量的生活享受和幸福指数吗?所以,我们只有按照十八大的精神、部署和要求办事,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为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创造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良好生态环境。才能把我们的中国真正建成美丽的中国。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当代中国又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样的国情和历史背景下,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形势相当严峻。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也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的国家。我国的土地资源有限,可耕地面积人均不到1.5亩,由于政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土地沙漠化和水土大量流失日趋严重。据专家预测,就是按现在水土流失的速度,50年后东北黑土区将有1400万亩耕地的黑土层流失掉,35年后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面积将翻一番,到那个时候,西南地区将会有近1亿人口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资源。
土地污染也很严重,目前,我国已有1000万公顷的农田受到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污染,每年由此而引发的粮食减产达1000万吨以上。因污水灌溉,全国已有11个省共计1.3万公顷土地受到重金属的影响。此外,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土地,导致可耕地面积大量减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部分耕地被占用,成为工业用地、基础建设用地、商业用地,再加上不合理的规划、重复建设以及国家明令禁止的建设用地等,导致耕地面积大量减少。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资料显示:1996年至2008年的12年间,我国的耕地面积由19.51亿亩减少到18.25亿亩。耕地面积的减少,将会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这是我们应该高度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 森林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因库、碳储库、蓄水库和能源库,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供给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物资资源,而且在生态环境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比如:森林资源能够较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森林又是良好的吸尘器和消音器,森林还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洪减灾。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即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又能减少环境污染。但遗憾的是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太少了,不到世界人均拥有量的四分之一,如果我们再不加以保护,也将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草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态资源。它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陪肥地力,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喂养牲畜等功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资源。我国虽是草原大国,但是由于受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把草地当作宜农荒地开垦的现象时有发生。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经过四次大开垦,再加上过度放牧,草地沙化,我国的草地面积已减少了许多。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而造成我国生态和能源危机的因素又是复杂多样的,其中包括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工业结构、巨大的人口规模和不健康的消费方式、经济全球化、快速的城镇化以及对待自然的价值观等诸多经济社会文化因素,形成了所谓的我国各种问题的复合体,而这些因素和问题在短期内又是难以改变和解决的。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我国虽地域辽阔,但资源并不丰富,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果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那么,我国经济社会就很难实现永续发展。
四、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我们党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个社会不仅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社会,而且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我们要创造条件实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我们不但要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而且必须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只有五大建设都搞好,才能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成果,它表现为社会生态意识的增强,生态制度的完善,生态经济的发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是互为基础和前提的。不建设高度的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条件,其他四个方面的建设也不可能搞好。“五大建设”搞不好,人类既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物质享受,也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精神享受,也就不可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现阶段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八大报告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努力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能够加快实现,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必将展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
(作者系中共河南省委党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4618089.htm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从人类发展史看,人类文明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原始文明也叫渔猎文明。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以后,经历了数百万年的原始社会。原始人的物资生产能力非常低下,人类的生产活动远远没有超出自然环境的容量,与生态环境保持着原始共生的关系。农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第二种文明形态。所以一定意义上说,农业文明仍然保持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由于这一时期的人类活动是以对自然的顺从为主要特征的,所以有学者又把农业文明称其为顺应文明。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第三种文明形态。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以征服自然为对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其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对环境的破坏,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那么,要克服工业文明时代所带来的弊端,人类就需要建设超越于工业文明的新的生态文明,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工业化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物质财富是丰厚的,一定意义上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生活需求,但工业化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是触目惊心的。工业化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已经到了不改善不治理不行的地步了,改善生态和环境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生态环境方面,我们积极推进污染防治、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等工作,我们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形势依然严峻,压力持续增大。我们现在面临的形势是:老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新问题又在不断出现。环境污染的范围在扩大,污染的程度在加重,污染的风险在加剧,污染的危害在加大,治理的难度在增加,我国生态保护的形势不容乐观。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日益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的更大压力,自然灾害频发,荒漠化蔓延,资源能源紧缺,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增大,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的身心健康,如果再不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即使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我们有了牛奶、蛋糕、咖啡、肉食,甚至汽车和别墅等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我们吃的食物是不安全的,我们喝的水是污染的,我们呼吸的空气是有毒有害的,如果是这样,我们会有高质量的生活享受和幸福指数吗?所以,我们只有按照十八大的精神、部署和要求办事,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为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创造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良好生态环境。才能把我们的中国真正建成美丽的中国。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当代中国又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样的国情和历史背景下,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形势相当严峻。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也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的国家。我国的土地资源有限,可耕地面积人均不到1.5亩,由于政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土地沙漠化和水土大量流失日趋严重。据专家预测,就是按现在水土流失的速度,50年后东北黑土区将有1400万亩耕地的黑土层流失掉,35年后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面积将翻一番,到那个时候,西南地区将会有近1亿人口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资源。
土地污染也很严重,目前,我国已有1000万公顷的农田受到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污染,每年由此而引发的粮食减产达1000万吨以上。因污水灌溉,全国已有11个省共计1.3万公顷土地受到重金属的影响。此外,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土地,导致可耕地面积大量减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部分耕地被占用,成为工业用地、基础建设用地、商业用地,再加上不合理的规划、重复建设以及国家明令禁止的建设用地等,导致耕地面积大量减少。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资料显示:1996年至2008年的12年间,我国的耕地面积由19.51亿亩减少到18.25亿亩。耕地面积的减少,将会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这是我们应该高度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
森林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因库、碳储库、蓄水库和能源库,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供给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物资资源,而且在生态环境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比如:森林资源能够较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森林又是良好的吸尘器和消音器,森林还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洪减灾。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即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又能减少环境污染。但遗憾的是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太少了,不到世界人均拥有量的四分之一,如果我们再不加以保护,也将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草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态资源。它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陪肥地力,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喂养牲畜等功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资源。我国虽是草原大国,但是由于受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把草地当作宜农荒地开垦的现象时有发生。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经过四次大开垦,再加上过度放牧,草地沙化,我国的草地面积已减少了许多。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而造成我国生态和能源危机的因素又是复杂多样的,其中包括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工业结构、巨大的人口规模和不健康的消费方式、经济全球化、快速的城镇化以及对待自然的价值观等诸多经济社会文化因素,形成了所谓的我国各种问题的复合体,而这些因素和问题在短期内又是难以改变和解决的。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我国虽地域辽阔,但资源并不丰富,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果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那么,我国经济社会就很难实现永续发展。 四、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我们党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个社会不仅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社会,而且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我们要创造条件实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我们不但要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而且必须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只有五大建设都搞好,才能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成果,它表现为社会生态意识的增强,生态制度的完善,生态经济的发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是互为基础和前提的。不建设高度的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条件,其他四个方面的建设也不可能搞好。“五大建设”搞不好,人类既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物质享受,也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精神享受,也就不可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现阶段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八大报告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努力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能够加快实现,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必将展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
(作者系中共河南省委党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重要论述,反映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再深化,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境规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从人类发展史看,人类文明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原始文明也叫渔猎文明。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以后,经历了数百万年的原始社会。原始人的物资生产能力非常低下,人类的生产活动远远没有超出自然环境的容量,与生态环境保持着原始共生的关系。农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第二种文明形态。所以一定意义上说,农业文明仍然保持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由于这一时期的人类活动是以对自然的顺从为主要特征的,所以有学者又把农业文明称其为顺应文明。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第三种文明形态。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以征服自然为对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其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对环境的破坏,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那么,要克服工业文明时代所带来的弊端,人类就需要建设超越于工业文明的新的生态文明,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工业化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物质财富是丰厚的,一定意义上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生活需求,但工业化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是触目惊心的。工业化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已经到了不改善不治理不行的地步了,改善生态和环境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生态环境方面,我们积极推进污染防治、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等工作,我们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形势依然严峻,压力持续增大。我们现在面临的形势是:老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新问题又在不断出现。环境污染的范围在扩大,污染的程度在加重,污染的风险在加剧,污染的危害在加大,治理的难度在增加,我国生态保护的形势不容乐观。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日益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的更大压力,自然灾害频发,荒漠化蔓延,资源能源紧缺,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增大,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的身心健康,如果再不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即使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我们有了牛奶、蛋糕、咖啡、肉食,甚至汽车和别墅等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我们吃的食物是不安全的,我们喝的水是污染的,我们呼吸的空气是有毒有害的,如果是这样,我们会有高质量的生活享受和幸福指数吗?所以,我们只有按照十八大的精神、部署和要求办事,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为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创造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良好生态环境。才能把我们的中国真正建成美丽的中国。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当代中国又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样的国情和历史背景下,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形势相当严峻。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也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的国家。我国的土地资源有限,可耕地面积人均不到1.5亩,由于政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土地沙漠化和水土大量流失日趋严重。据专家预测,就是按现在水土流失的速度,50年后东北黑土区将有1400万亩耕地的黑土层流失掉,35年后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面积将翻一番,到那个时候,西南地区将会有近1亿人口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资源。
土地污染也很严重,目前,我国已有1000万公顷的农田受到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污染,每年由此而引发的粮食减产达1000万吨以上。因污水灌溉,全国已有11个省共计1.3万公顷土地受到重金属的影响。此外,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土地,导致可耕地面积大量减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部分耕地被占用,成为工业用地、基础建设用地、商业用地,再加上不合理的规划、重复建设以及国家明令禁止的建设用地等,导致耕地面积大量减少。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资料显示:1996年至2008年的12年间,我国的耕地面积由19.51亿亩减少到18.25亿亩。耕地面积的减少,将会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这是我们应该高度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 森林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因库、碳储库、蓄水库和能源库,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供给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物资资源,而且在生态环境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比如:森林资源能够较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森林又是良好的吸尘器和消音器,森林还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洪减灾。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即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又能减少环境污染。但遗憾的是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太少了,不到世界人均拥有量的四分之一,如果我们再不加以保护,也将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草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态资源。它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陪肥地力,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喂养牲畜等功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资源。我国虽是草原大国,但是由于受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把草地当作宜农荒地开垦的现象时有发生。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经过四次大开垦,再加上过度放牧,草地沙化,我国的草地面积已减少了许多。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而造成我国生态和能源危机的因素又是复杂多样的,其中包括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工业结构、巨大的人口规模和不健康的消费方式、经济全球化、快速的城镇化以及对待自然的价值观等诸多经济社会文化因素,形成了所谓的我国各种问题的复合体,而这些因素和问题在短期内又是难以改变和解决的。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我国虽地域辽阔,但资源并不丰富,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果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那么,我国经济社会就很难实现永续发展。
四、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我们党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个社会不仅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社会,而且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我们要创造条件实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我们不但要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而且必须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只有五大建设都搞好,才能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成果,它表现为社会生态意识的增强,生态制度的完善,生态经济的发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是互为基础和前提的。不建设高度的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条件,其他四个方面的建设也不可能搞好。“五大建设”搞不好,人类既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物质享受,也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精神享受,也就不可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现阶段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八大报告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努力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能够加快实现,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必将展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
(作者系中共河南省委党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研室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