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办理国际驾照公证费多少钱
- 下一篇:申请国际驾照需要多长时间
马航最新消息:搜救马航mh370失联客机背后的真相
搜救马航失联客机时,船要怎么行驶更有效率?打捞一个疑似物需要多久?前天晚上,参与马航失联客机搜救的“南海救101”船和“东海救101”船潜水打捞组组长刘海勇回到温州,与温都记者面对面,聊起那些搜救任务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轮船走法有讲究
有时会像“贪食蛇”一样移动
每天晚上,搜救船都会接到新的搜寻任务,一般会获知4个位置的经纬度,将这4个点连接后就是新的搜寻范围。刘海勇说,在海图上,标出的搜寻范围区域一般呈现出“正方形”、“长方形”或“梯形”的形状,这样的分区方式能使范围更加明确,不易出现区域重叠的情况,使搜寻更有效率。
“搜寻时,轮船的航行路线、船怎么个走法是很有讲究的。”刘海勇说,轮船的航行根据海流的情况而定,当有洋流时,轮船就沿着区域边界随洋流的流向呈“回字形”前行,看上去就像“贪食蛇”一样移动。而当海流静止、海面平静时,轮船则会以区域中心点为圆心,呈现“螺旋状”的环形走法。另外,考虑到搜寻主要靠目测,能见度好的时候一般目测范围在1海里左右,所以船的航行间距要保持在2海里,在船的两侧各站3人分别向海面瞭望搜寻。
轮船这样的庞然大物要如何靠近那些小的漂浮物呢?“一般的船只有尾部装了螺旋桨,但我们的船头尾左右侧都有螺旋桨调整方向,使船能横着、斜着任意移动,所以有时候为了方便打捞,船都是横向移动靠近漂浮物的。”
侦听搜寻黑匣子信号时
曾听到英文广播女声
4月5日下午,中国“海巡01”船在南印度洋南纬25度、东经101度的位置,用信标探测仪监听到频率37.5kHz每秒一次的脉冲信号(疑似黑匣子发出,与失联客机关联性有待进一步鉴定)。据随船央视记者在连线直播中介绍,每隔一秒就会传来“嘭、嘭嘭”的声音,持续时间约1分半钟。
“我们船上的信标探测仪和‘海巡01’船上的是同种样式的,还是它的升级版,监听范围达水深5000米。”刘海勇说,当时马航失联客机黑匣子失效期限在即,得知这个消息后,所有的船都过去了,“我们也赶去该位置侦听。”“东海救101”4月7日左右到达目的地,马上放下小艇,在以该位置为圆心半径500米的范围内展开侦听。小艇上工作人员戴着信标仪的耳机,再把信标仪的探头伸到水下侦听信号,一般在小艇左右侧水面各侦听两三分钟,没有侦听到就继续前进几百米再侦听。
“我们围着这个位置绕了几圈没有侦听到,就扩大了侦听区域。按照搜救中心划定的疑似海域展开侦听。”有一天夜里,是刘海勇负责侦听,他突然从信标仪耳机里听到了广播的声音,“有短波的杂音、女播音员讲话的声音,英文的,大约持续了两三分钟。当时我觉得很奇怪,可是第二天在另外的位置侦听时又听到了广播声,一会儿就没了。”
搜救真的就像大海捞针
有时候船赶到,漂浮物早已不见
很多人想不通的是,动用了这么多人力物力,搜寻了这么久,为什么还是没找到马航失联客机?作为亲历者的刘海勇说:“这么多投入都找不到,可能飞机就没有掉在我们搜寻的那些区域里,或者是获得的信息、数据分析不准确,导致找不到。我们搜救真的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刚到南印度洋时,要求搜寻的疑似海域相当于半个澳大利亚那么大。”
他介绍,我国采用海陆空联动搜寻的方式,搜寻有一个‘三部曲’流程。第一步,先由卫星对指定疑似区域进行扫描侦查,收集筛查相关数据资料;第二步是飞机在指定海域进行海面低空飞行搜寻,若发现疑似漂浮物就马上联系指挥船,让指挥船调动最近的船只赶来打捞。第三步,由搜救船在指定区域进行最细致的地毯式搜寻,接到飞机送来的突发指令,则根据要求火速赶往指定海域。
“飞机上看得比较清晰,能比较详细地知道漂浮物的经纬度、大小、材质;有一次,飞机就发来信息说在某个位置发现一个四米多长的纺织类漂浮物。”刘海勇说,但由于水流瞬息万变,漂浮物会随水流移动,再加上船只接到突发任务赶过去也需要时间,所以等他们赶到时,疑似漂浮物早已不见踪影。
海上搜救打捞受天气、光线等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刘海勇说,一是能见度低影响视野,海上的天气反复无常,暴雨、低云、阴天、起雾都会让能见度变得很差,“差到你在船头看船尾都看不清,就只能看着船边上的海面搜寻”。二是白浪花容易混淆视线,当海上风力达到七八级时,眼前就一大片白花花的浪。三是黑夜来临时,海上黑漆一片,除了雷达,搜救人员只能用船上的探照灯一寸一寸地扫射海面,然后用光电跟踪仪器随光线跟踪,若有漂浮物,显示器上会出现光斑。
搜救小插曲
想念家人 船员轮流 当“背景”
央视有随船记者和搜救人员一起,在“东海救101”船上,每天都有早上、中午、下午3次连线采访。“你在视频里看到记者播报时,后面有很多工作人员,其实里面大部分都不是原岗位人员,有技工、厨师,穿上工作服拿起望远镜,看上去比专业的还专业呢。”刘海勇突然很有兴致地提到。
“是不是故意多叫点人,让画面拍起来好看些?”
“不是的,他们都是因为想念家人,才想在记者旁边当回绿叶,让家人能通过镜头看到自己。”刘海勇说,“东海救101”船过了赤道之后,船上的卫星信号就不稳定,只有卫星通讯信号,没有网络信号无法上网。如果要和家人联系,唯一的方法就是打卫星电话,但费用太高,大家都舍不得打。
“所以船员们就和记者商量,当记者在驾驶台连线播报的时候,大家就在他旁边充当背景,这么多船员,大家分批轮流当‘绿叶’。”记者旁边近点的位置看得最清晰,所以那个是‘黄金位’,大家自觉排序轮流站。船员有38人,所以‘黄金位’每人都能轮到两次。
记者:在这次搜救行动中,你最兴奋的是什么时候?
刘海勇:当然是发现疑似物的时候,因为我们只要打捞到一件飞机残骸,就能通过洋流找到马航失联客机的坠落位置进行搜救,但是真的很遗憾。
记者:最失望的是什么时候?
刘海勇:就是从一个搜寻区域花了两三天赶到另一个区域,搜寻下来却什么都没有发现。花在赶路上的时间比搜寻的时间都多。每次接到的搜寻目标区域都是不同的,有的距离很远。就像你在温州,突然接到命令去上海,后来又得赶去日本一样,最远的时候赶路就得花上两三天时间。
记者:在搜救行动中,你的身体接受了哪些考验?
刘海勇:就是登上“南海救101”船的头几天,由于风浪大晕船比较厉害。还有就是目测搜寻,经常眼睛会又酸又疼还流眼泪。
记者:印象最深的一次打捞经历是?
刘海勇:一般的打捞七八分钟就可以完成,但是在黑夜或水下作业的时候就比较艰难,经常得花去一个多小时甚至要一整天。4月2日夜里,船上的探照灯扫射时,发现海面上有一个漂浮物会发出亮光,当时以为是飞机上的残骸部件,全船人员进入紧张状态。但夜里太黑一时搜查不到,后来以为是自身会发光的东西就赶紧关了探照灯,可是海面上却一点儿亮光都没有了。有船员说可能是反光物体,再开灯找才重新看到光亮。船只挪移靠近,有两三名船员站在船尾干舷甲板(只有1米多高的位置)用竹竿、网兜去捞,大约花了1个多小时,终于打捞上来,是一个长约1米左右的橙色顶端反光的浮标,后来经核实,是澳大利亚基准自定位浮标。
记者:这次马航失联客机搜救任务和你以前执行的任务有哪些不同?
刘海勇:有很多不同,这是我首次执行远洋任务,第一次出中国海域,以前的任务主要在东海;二是这次执行任务时间长,以前我执行的任务一般两三天左右就能完成;三是任务跨度大,我们去了泰国湾、巽他海峡、澳大利亚海域等,途经泰国、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四是这次任务社会影响力太大,责任、压力都更大了。
记者:执行这次任务有什么体会?
刘海勇:体会太深了,以前我都把眼光放在自己的执勤海域,这次出去才知道海有这么大这么深。而且在任务中,我也充分体会到中国与其他国家协同合作的重要性,因为无论是补给、通信,少了当地国家的支持就寸步难行。另外,我们的搜救设备与国际上的差距还比较大,需要更新升级,像到了南印度洋这么深的海,我们的声呐等一些设备就派不上用场了,还有我们的信标探测仪是手持的,而澳大利亚的是拖曳式的,可以直接安装在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