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查询申报税收汽车

常识学习会计股票更多..

    财务报表的编辑秘籍

    时间:2015-12-29 来源:发票查询
      

          财务报表就是企业经营的一张睛雨表,也是企业的脉博,企业经营的好坏全反映在财务报表上。财务报表亦称对外会计报表,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或财务状况变动表、附表和附注。财务报表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报告。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报告统称为中期财务报告。
          
          作为财务人员,如果不懂分析财务报表,就不会看出企业问题出在哪,也无法向经营者提供正确的财务信息,导至决策者作出错误的判断。
          
          如果老板不懂财务报表、不会看财务报表,是件相当可怕的事,虽说财务报表是财务人员出具的,老板不需要跟财务人员一样精通每一个数据的来龙去脉,但是老板要知道关健点、知道企业中哪出了问题,哪是应重点关注的地方,避免在企业经营中犯错误;
          
          一、介绍做财务报表的技巧:
          
          1、资产负债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损益表中“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年初数。
          
          2、资产负债表中期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增值税)+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各项税费)+应交所得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所得税)。这几项还必须与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相等。这其中按损益表计算各项目计算方法如下:
          
          ①本(上)应交增值税本期金额=本(上)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17%-本(上)期进货×17%;
          
          ②本(上)期营业收入=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金额
          
          ③本(上)进货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末金额+本(上)期损益表中“营业成本”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初金额
          
          ④本(上)期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⑤本(上)期应交所得税=本(上)期损益表中的“所得税”金额
          
          ⑥本(上)期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本(上)期应交增值税(7或5%+3%)
          
          ⑦若是小规模纳税人则以上都不考虑,可以用以下公式:
          
          ⑧应交增值税=损益表中“营业收入”×3%,(报表中的营业收入是不含税价)。
          
          ⑨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应交增值税(损益表中“营业收入”×3%)×(7或5%+3%)
          
          ⑩应交所得税=损益表中的“所得税”金额
          
          3、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资产负责表中“货币资金”期末金额-期初金额
          
          4、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按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计算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参照前面计算方法得来))+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期初数-“应收账款”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 “应收票据”期末数)+(“预收账款”期末数-“预收账款”期初数)-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
          
          5、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其他支出支出”+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参照前面计算方法得来))+(“应付账款”期初数-“应付账款”期末数)+(“应付票据”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预付账款”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
          
          6、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现在统一在“应付职工薪酬”中核算)+本期为职工支付的工资和福利总额。(包含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里面)
          
          7、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不包括耕地占用税及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 =损益表中“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本期损益表中营业收入计算的各项税费)”
          
          8、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剔除各项因素后的费用:损益表中“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资产负债表中 “累计折旧”增加额(期末数-斯初数)(也就是计入各项费用的折旧,这部分是没有在本期支付现金的)“-费用中的工资(已在”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中反映)。
          
          9、现金流量表中“收回或支付投资所收到或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初和各项长期投资科目的变动数。
          
          10、 现金流量表中“分得股利,债券利息所收到的现金”=损益表中“投资收益”本期发生额-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股利”期末数-期初数-“应收利息”期末数-期初数。
          
          11、现金流量表中“处置或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它资产收到或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其他科目变动额(增加了计入收到的现金流量中,减少了计入支付的现金流量中)。
          
          其他大部分项目都可以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各会计科目金额的变动情况计算出来的,当然前提是你必须把基本的会计报表编制方法学会了。
          
          二、看清隐藏在财务报表背后的企业玄机:
          
          1、浏览报表,探测企业是否有重大的财务方面的问题
          
          拿到企业的报表,首先不是做一些复杂的比率计算或统计分析,而是通读三张报表,即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看看是否有异常科目或异常金额的科目,或从表中不同科目金额的分布来看是否异常。比如,在国内会计实务中,“应收、应付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其他应收款过大往往意味着本企业的资金被其他企业或人占用、甚至长期占用,这种占用要么可能不计利息,要么可能变为坏账。在分析和评价中应剔除应收款可能变为坏账的部分并将其反映为当期的坏账费用以调低利润。
          
          2、研究企业财务指标的历史长期趋势,以辨别有无问题
          
          一家连续赢利的公司业绩一般来讲要比一家前3年亏损,本期却赢利丰厚的企业业绩来得可靠。我们对国内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一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必须看满5年以上才基本上能看清楚,如果以股东权益报酬率作为绩效指标来考核上市公司,那么会出现一个规律,即上市公司上市当年的该项指标相对于其上市前3年的平均水平下跌50%以上,以后的年份再也不可能恢复到上市前的水平。解释只有一个:企业上市前的报表“包装”得太厉害。
          
          3、比较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与其现金流量水平一致
          
          有些企业在利润表上反映了很高的经营利润水平,而在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方面却表现贫乏,那么我们就应提出这样的问题:“利润为什么没有转化为现金?利润的质量是否有问题?”银广夏在其被暴光前一年的赢利能力远远超过同业的平均水平,但是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相对于经营利润水平贫乏,事后证明该公司系以其在天津的全资进出口子公司虚做海关报关单,然后在会计上虚增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的方式吹起利润的“气球”。而这些子虚乌有的所谓应收账款是永远不可能转化为经营的现金的,这也就难怪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如此贫乏。
          
          4、将企业与同业比较
          
          将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指标的标准进行比较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更深阔的企业画面:一家企业与自己比较也许进步已经相当快了,比如销售增长了20%,但是放在整个行业的水平上来看,可能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行业平均的销售增长水平是50%,那么低于此速度的、跑得慢的企业最终将败给自己的竞争对手。
          
          三、财务报表编辑的基础要求
          
          1、以持续经营为基础;
          
          2、报表项目各个会计期间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3、根据重要性原则;
          
          4、收入和费用项目不能相互抵消;
          
          5、至少提供两年的报表数据;
          
          6、在报表显着位置披露有关内容;
          
          7、企业至少应当按年编制财务报告;
          
          四、财务报表编辑应遵循的原则
          
          1、持续经营原则;
          
          2、公允列报原则;
          
          3、全责发生制原则;
          
          4、信息列报的一致性原则;
          
          5、重要性原则;
          
          6、抵消原则;
          
          7、信息列报的可比性原则;
          
          8、财务报表表首列报要求;
          
          9、报告期间。
          
          五、财务报表编辑的注意事项
          
          1、要清楚明白地知道报告阅读的对象及报告分析的范围;
          
          2、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会领导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
          
          3、报告写作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
          
          4、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注意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手法。


          相关阅读
          消费税征税范围拟扩大 税率水平拟提高
          备受关注的“20%个税”政策 多地国五条细则未涉
          营改增减税成效明显 小微企业广受益
          年终奖个税计征方法下月起调整 不会再多赚少得
          改征增值税利好大中型交运企业


          更多财税政策请点击>>

    仁和会计教育12周年校庆,登记即赠电子优惠券

          温馨提示: 如您对周边就近的仁和会计分校地址有所不明,欢迎咨询在线客服:QQ 800016248 咨询电话:15207118070 在线报名: 【点击】

      • 上一篇:保管会计凭证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下一篇:关于对账以及对账的主要内容

      栏目导航

      会计基础

      猜您喜欢

    •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网上报
    • 重庆市国家税务局12366纳税服务
    • 国家外汇管理局应用服务平台:ht
    • 大连金保工程信息管理系统:http
    • 重庆市小规模纳税人网上申报网:
    • 国家外汇管理局网上服务平台:ht
    • 金税三期纳税人网上报税系统:ht
    • 财务工作中最常用的excel函数公

      最新文章

    • 国内外资银行排名
    • 什么是银行头寸?举例介绍
    • round函数的使用方法
    • 坏账损失的账务处理
    • 营业外收入包括哪些
    • 坏账准备账务处理
    •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从哪几方
    • 速动比率的正常范围
    返回首页 | 电脑端 | 推荐 · 热门 · 周榜